佛光解命 > 佛法视频 >

佛教的未来之旅:揭秘隐藏在宗教深处的真相

2024-04-18 09:21

佛教的未来在哪里?(第一讲)

时间:1990 年 3 月 21 日 地点:中国佛光山 中国佛光山

I. 和谐与尊重

II. 团结与宽容

III. 相互欣赏和支持

IV. 乐观进取

时代的潮流促使社会不断更新,佛教也需要新的观念来更新自己,弘扬佛法。换句话说,佛教的未来取决于我们佛教徒重新调整思路,重新估价自己的价值。我们有以下几点看法,希望佛教界能形成共识。

I. 融合与尊重

佛教强调行德与悟德相融,修福与修慧相融,动静合一,慈悲与智慧相融。但是,由于地域、风俗、民情、时代等差异,以及个人修行的不同,有所谓的南传与北传、小乘与密宗、禅宗与净土宗等,但大家信仰的佛只有一个。因此,我们不能将信仰局限于自己,分裂佛教僧团。

说到融合与尊重,中国佛教不愧为大乘教区,这可以从很多方面看出来。比如,南传比丘来到大乘国,大乘佛教界都会以礼相待。相反,当大乘佛教比丘来到南传佛教国家时,他们却被当作普通信徒对待。以圣严法师为例,他是中国佛教界德高望重的大师。最近,他在泰国接受了一位小乘比丘的教法,中国的大乘佛教界并不介意。反之,当一位南传比丘来中国接受大乘教法时,中国佛教界不仅不愿意承认他,而且一定会对他很在意。密宗活佛和仁波切对小乘的态度也是如此,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小乘僧人应该接受密宗灌顶,但密宗喇嘛不应该皈依小乘。佛教既然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就不允许各宗派自视甚高,而应该相互融合、相互尊重,以求更上一层楼。

为了佛教不分裂,我们要提倡佛教的融合与尊重,即北传佛教与南传佛教要相互融合,相互尊重;小乘佛教与密乘佛教要相互融合,相互尊重;僧人佛教与信众佛教要相互融合,相互尊重;男性佛教与女性佛教要相互融合,相互尊重;传统佛教与现代佛教要相互融合,相互尊重。在同一佛陀、同一三法印和四圣谛、同一三皈依仪轨之下,不应该相互排斥,不应该相互比较,而应该相互融合,相互尊重。

融合之道,在于相互尊重;不相互尊重,就无法相互融合。学佛不轻后学,年仅八岁的妙慧姑娘,大智文殊向她行礼,世人不赞妙慧而美其文殊之德;赵州八十高龄,遍云游行足下,向年轻的禅者行礼,世人不夸耀年轻僧尼的成就,反而敬重赵州的谦虚。所以有志不在年高,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不敢轻视你,你等是当佛的。所以,在未来佛教的融合中,要尊重彼此各自的体系、各自的习惯、各自的修行方法。现在社会上的企业家都很重视国际合作,到处都有跨国公司的建立,教育界有留学生、教授的交流,学术界有出版物、知识的交流,其他各行各业,文化交流都奠定了天下一家的格局。

所以,佛教如果不跟上时代的潮流,相互融合、相互尊重,是没有前途的。你看《弥陀经》中的净土众生,每天清晨 "各以众妙花,盛于衣中,供养彼方十万亿佛",这不就是相互融合、相互尊重吗?

二、团结与宽容 团结与宽容

团结!团结!几千年来,我们都在高喊团结,但团结并不意味着你必须与我团结,必须在我的领导下,没有任何不同的言行,我才允许你与我团结。这不是团结,这是要求人们投降,要求人们成为俘虏;这是占领,不是团结。

团结是相互的、平等的、包容的,是允许差异的共同存在。同中包容异,异中包容同,相互尊重,共存共荣,这才叫团结!不能认为同行就是仇人,不能认为同行就应该轻薄对方,不会为了讨价还价而侵犯他人,不会为了自己快意而挖苦他人,不会为了嫉妒自己的好而打击他人,更不会为了获取私欲而伤害他人。泰山可以成其高,因为它不拒泥土;大海可以成其大,因为它不择细流。

团结不仅是包容,更是分工。眼、耳、鼻、舌虽合而为一,但必须分工才能成为健全的躯体。手指虽有长短,但各司其职,少了一指,便觉不便。因此,佛教各宗派、各大小乘、各南各北、各显教,都可以各传其法,各为其主,不分个人多少,但都可以聚在一起,互相团结,互相包容,为佛教的兴盛而携手并进!

说到团结,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践行;说到合作,不是一个虚假的故事,而是实实在在的包容。所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大小小,上上下下,都要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团结包容。身为佛门弟子,三千大千世界在心中,心中还有容不下的人和事吗?难道我们就不能团结吗?

III. 互赞互助

在《普贤行愿品》中,"称赞功德 "是学道的修行法门之一。释迦牟尼佛和弥勒菩萨是同时修行的,但释迦牟尼佛能够更早地成就佛道,是因为他更经常地修习 "赞美功德 "的法门,所以寺院里早晚诵经时都会唱赞歌。一个不懂得赞美真善美的人,一个不会随喜说好话的人,是不会成为领导者的,也不会与人和睦相处。修学佛法,要时常付出爱语和供养,适当的赞美是最好的助人方式。当今佛教界谤法之风盛行,是非不分,信徒帮着自己的师父批评其他寺庙的长老,年轻学者贬低年长者的执着心愿。在党派共识的形势下,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导致佛教界乌烟瘴气,蓝天何在?好人在哪里?

在佛教界,如果你有学问,他就说你只有学问,没有口才;如果你有口才,他就说你只有口才,没有修行;如果你有修行,他就说你只有修行,没有慈悲; 如果你有慈悲心,他说你只有慈悲心,不会做事;如果你会做事,他说你只会做事,不会说英语;如果你会说英语,他说你只会说英语,不会说佛法...................... ......到处破坏,到处打击,这就是佛教所提倡的爱语慈善吗?这就是佛教所倡导的口头功德吗?

当今社会,尤其是佛教界,亟需一场提倡 "好好说话 "的运动!让 "佛法要兴盛,僧人要赞僧 "的圣言在僧人和信众中真正践行!

仅仅相互赞美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相互帮助。四摄法中的利他,就是现在的服务精神。能够服务他人、帮助他人就是富有,富有就是愿意帮助他人,不愿意帮助他人就是心贫,不能帮助他人。

"一佛出世,万佛朝宗",就是互赞互助的最好证明,我们呼吁大家树立互赞互荣的观念,我一句话赞美你,我举手之劳帮助你,常作 "不请自来的朋友",中国几千年老死不相往来,那种拔一毛而利天下的思想。中国几千年来,那种老死不相往来,那种拔一毛而利天下的思想,本不该存在,我们现在要的是和谐社会的服务,和欢喜清净的僧团。

四、乐观进取 乐观进取

佛教讲究庄严、肃穆,但并不憔悴,或悲观冷漠,佛陀的慈悲姿态,是源于内心的法喜禅悦,所以作为佛教徒要将乐观喜悦的性格常驻心中,要将积极进取的精神,注入到生活中去。现在佛教被人诟病太冷漠,太没有表情,所以培养欢喜的性格非常重要。我们不仅要追求自己的快乐,还要把快乐和幸福传播到世界各地!

佛教的未来之旅:揭秘隐藏在宗教深处的真相

弥勒菩萨的笑,是多么可爱的姿态;观音菩萨的慈,是多么可敬的丰盛。现在,世间大众都举起双手,嫌弃世间的苦难和冷漠。哪里洋溢着庄严和喜悦,哪里就有最多的众生。

乐观不是被动的享受,而是积极进取的受益。"为享受而牺牲,为牺牲而享受 "是现代人的精神,"欢喜地菩萨"、"禅隐菩萨 "也是秉持乐观进取的精神,为众生服务。佛罗伦萨前往月氏国弘法,甘愿为众生付出生命;玄奘大师前往印度求法,"宁可西死,不回东土",这都是为了教法、为了人类的乐观进取精神!

因此,我们要把大乘乐观进取的精神还给众生,要让众生快乐,就要从拥有一颗快乐的心和一张微笑的脸开始。

只要我们能够融合佛教、尊重佛教,团结包容、互赞互助,乐观进取,就一定能够树立佛教的新形象,佛教的未来就一定大有希望!


参考资料

标签:

相关文章推荐
精彩推荐 更多>>
杭州巴西龟放生,杭州什么鱼苗放生
广州放生鸽子得什么功德,广州放生
四川立春放生的好处和坏处,四川
厦门放生红鲫鱼多久转运一次(厦
青海哪里可以放生小鱼,青海省海
放生的功德有哪些放生最佳时间孕妇胎教方女人备孕检查母婴健康孕期常识孕期知识代放生微信群产后恢复坐月子注意什么贝齐亲子中心母婴护理网育儿宝典婴儿辅食胎教音乐优生优育的基本内容想怀孕怀不上孕期小知识及注意事项亲子教育适宜食物